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是对城市地下管网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设施。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控制中心和显示终端四个部分组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传感器 传感器是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监测水质的各项指标,如pH值、浊度、溶解氧、氨氮等。根据不同的监测指标,传感器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1、类型: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常见的地下管网水质传感器包括pH值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氨氮传感器等。 2、作用:通过实时监测水质指标,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水质变化,为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提供依据。 3、灵敏度:不同种类的传感器灵敏度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光学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较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 4、使用寿命: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因种类和使用环境而异,一般为2~5年。 二、数据采集仪 数据采集仪是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用于实时采集传感器的数据并传输至控制中心。 1、采集通道:数据采集仪一般配有多个采集通道,可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数据。 2、处理能力:数据采集仪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就地处理或上传至控制中心进行处理。 3、存储功能:数据采集仪通常配备大容量存储器,能够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三、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是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大脑”,用于接收并处理数据采集仪传输的数据,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1、硬件设备:控制中心一般配备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软件系统:控制中心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分析、处理、存储以及设备的远程控制等。常见的软件系统有数据管理系统、报警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 3、远程控制:控制中心可通过软件系统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调整传感器的采样频率、启动或关闭设备等。 4、自动化控制:控制中心可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自动调整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自动化控制。例如,当水质某项指标超过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相应的净化设备。 四、显示终端 显示终端是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中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实时显示水质数据和报警信息,方便用户进行监控和管理。 1、类型:常见的显示终端包括计算机终端、移动设备终端和LED大屏等。 2、分辨率:显示终端的分辨率应与软件系统的界面设计相匹配,以便用户清晰地查看数据和报警信息。 3、显示效果:显示终端应具备良好的显示效果,以便用户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清晰地查看数据。例如,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具备较高的亮度调节功能。 4、实时显示:显示终端应能够实时显示水质数据和报警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和管理设备状态。 5、历史追溯:显示终端应具备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以便用户能够追溯和分析水质历史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