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废水排放区、河口混合区、暴雨径流影响区域等复杂水质环境中,数字悬浮物传感器面临着泥沙、油污、藻类、化学污染物等多重干扰。为确保传感器持续稳定输出准确数据,掌握科学的维护技巧至关重要。 一、针对性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复杂水质,需采取对应的防护手段。在泥沙含量高的水域,可在传感器外部加装粗滤网,拦截大颗粒泥沙,同时定期清理滤网,防止堵塞影响水流通过;对于油污较多的水体,使用具有疏油涂层的防护罩,减少油污附着,并采用中性除油剂进行定期清洁;而在藻类大量繁殖的环境,可选择具有防藻功能的传感器外壳材料,或安装超声波除藻装置,破坏藻类在传感器表面的附着条件。 二、定期深度维护 (一)表面清洁 复杂水质环境中,传感器表面更易积累污染物。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表面清洁,使用柔软的刷子和清水去除可见附着物。对于顽固污渍,可根据传感器材质选用合适的清洁剂,如弱酸性或弱碱性清洁剂,清洁后务必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清洁剂腐蚀传感器。 (二)部件检查 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光学窗口、探头、密封部件等关键部位。光学窗口若被污染或磨损,会严重影响光信号传输,导致测量误差,需及时清理或更换;检查探头是否有腐蚀、变形,若出现异常,应及时维修或替换;密封部件老化、破损会使海水渗入,损坏内部电路,要定期更换密封件,确保防水性能良好。 (三)性能校准 复杂水质会加速传感器性能衰减,校准周期需适当缩短。建议每 1 - 2 个月进行一次校准,使用标准悬浮物溶液,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规范流程进行校准操作。若校准后数据仍存在较大偏差,需进一步检查传感器内部电路、光源等部件是否存在故障。 三、故障快速排查与处理 当传感器出现数据异常波动、无数据输出等故障时,需迅速排查。首先检查供电和通信线路,确认是否存在线路破损、连接松动等问题;若线路正常,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模式;若仍无法确定故障原因,可将传感器带回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测,必要时联系厂家技术人员协助解决。同时,建立故障处理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处理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