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导率传感器的存放质量直接影响下次使用时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需通过科学的存储方式避免电极老化、部件损坏或性能退化。以下是需严格遵循的存放注意事项,涵盖环境控制、电极防护、部件管理等核心环节。 一、存储环境控制 传感器需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相对湿度需控制在 30%-60% 之间,避免潮湿导致电极片氧化或电路接口受潮短路。存储温度应保持在 5-30℃的恒温状态,避免长期处于 0℃以下低温(防止残留水分结冰损坏电极膜)或 40℃以上高温(防止塑料部件老化变形)。同时需远离强电磁场(如变压器、大功率电机)和腐蚀性气体(如硫化氢、氯气),防止电磁干扰导致电路元件磁化,或腐蚀性气体侵蚀电极表面。 二、电极头部特殊防护 电极头部的敏感膜是防护重点,存放前需用专用保护帽密封 —— 对于可充液式电极,需确保保护帽内充满饱和氯化钾溶液(液面没过电极片),且溶液无结晶、无浑浊;对于固态电极,需在膜头表面涂抹少量专用保护油,再套上干燥的保护帽。禁止将电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存放,否则膜头会因脱水硬化失去活性。若电极已使用过,需先用纯净水冲洗残留水样,吸干表面水分后再套保护帽,避免残留污染物堵塞电极微孔。 三、线缆与接口保护 传感器线缆需避免过度弯曲或挤压,存放时应自然盘绕(弯曲半径不小于线缆直径的 5 倍),并固定在专用支架上,防止内部导线断裂或屏蔽层损坏。接口部分需用防尘防水帽密封,若接口为金属材质,可涂抹少量凡士林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生锈。禁止将线缆浸泡在液体中或与尖锐物体接触,存放前需检查线缆外皮是否有破损,若有裂纹需用绝缘胶带包裹后再存放。 四、长期存放维护措施 存放时间超过 30 天时,需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打开保护帽观察电极膜头状态,若发现保护液浑浊需及时更换;固态电极若出现膜头干裂,需重新涂抹保护油。同时检查接口是否松动、线缆是否有鼠咬痕迹,确保存储环境未出现漏水、高温等异常。对于配备显示屏或电路模块的传感器,需每两个月通电一次(持续 10 分钟),防止电容元件因长期断电出现容量衰减。 五、禁止性存放行为 严禁将传感器与重物堆叠存放,避免挤压导致电极变形或外壳破损;禁止与化学试剂(尤其是强酸、强碱)共同存放,防止试剂挥发腐蚀部件。存放期间不得随意拆卸电极内部结构(如拧开电极帽、更换电极片),以免破坏密封性能。若传感器需长途运输存放,需使用原包装的缓冲材料固定,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导致内部元件松动,且运输温度和湿度需符合存储标准。 传感器取出存放前,需先拆除所有保护装置,用纯净水冲洗电极膜头并浸泡在标准溶液中活化 30 分钟,再进行校准后使用。遵循上述存放规范,可最大程度减少电极性能损耗,确保下次启用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