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连续监控水体质量的重要节点,其稳定运行依赖科学系统的维护工作。由于长期暴露在户外复杂环境中,且涉及采样、检测、传输等多个环节,需通过针对性维护规避设备老化、污染干扰等问题,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一、日常巡检的重点内容 每日巡检需聚焦关键指标。通过远程平台查看实时数据,重点关注溶解氧、pH等参数的稳定性,若出现无规律波动或持续超量程,需及时到现场排查。现场巡检时,先观察采样口是否有漂浮物堵塞,进水管道有无弯折或渗漏,确保水样采集通畅。检查试剂瓶液位,对余量不足1/3的试剂及时补充,更换时注意核对试剂型号,避免错加影响检测。 每周需进行深度清洁。用软布擦拭分析仪器的检测窗口,去除灰尘和水渍;对采样泵、电磁阀等动设备,检查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响或卡顿。清理站房周边的杂草、积水,保持通风口畅通,避免蚊虫、鼠类进入站房咬损线路。对于露天安装的传感器,需检查防护外壳是否完好,线缆接口是否密封,防止雨水渗入造成短路。 二、核心设备的维护要点 检测仪器的维护需按类型区分。光学类传感器(如浊度、色度)需每月检查检测池内壁是否有生物膜附着,可用专用海绵轻轻擦拭,再用纯水冲洗;电极类传感器(如pH、溶解氧)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和膜片,保持电极活性,闲置时需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消解装置需每季度清理加热模块的污渍,防止积碳影响温控精度,同时检查消解管密封性,避免试剂泄漏腐蚀设备。 采样系统的维护关乎水样代表性。每周拆卸过滤器,清理滤网截留的泥沙、藻类,若滤网破损需及时更换,防止大颗粒杂质进入检测系统。采样管路需每月用高压清水反冲一次,对于易滋生生物的部位(如管路弯头),可定期用稀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消毒,再用纯水洗净残留药剂,避免污染水样。 辅助设备的状态不可忽视。站房内的空调、除湿机需定期清洁滤网,确保温湿度控制稳定(建议温度15-30℃,湿度≤80%);UPS电源需每季度进行放电测试,检查备用供电能力,防止突发断电导致数据丢失。太阳能供电系统需每月清理光伏板表面的灰尘、鸟粪,保证发电效率,阴雨天前检查蓄电池电量,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数据系统的维护建议 定期备份与校验数据。每日自动备份监测数据至云端,每周手动导出关键参数的历史曲线,对比分析数据趋势,若发现系统性偏差(如某参数持续偏低),需结合现场设备检查排查原因。每月将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手工比对数据进行核验,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重新校准相关传感器。 软件系统需规范管理。禁止在监测站主机上安装无关软件,定期查杀病毒,确保操作系统稳定。关注设备厂商的固件更新信息,按官方指南升级系统,升级前需备份配置参数,避免设置丢失。检查数据传输链路的稳定性,对无线传输模块,需定期测试信号强度,调整天线位置确保数据实时上传。 四、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 恶劣天气前的预防准备。暴雨来临前,检查站房防雨措施,加固采样口防护栏,防止洪水淹没设备;台风季节需紧固户外设备的固定螺栓,必要时暂时拆除易损部件。冬季低温前,为裸露管路包裹保温层,给水泵等设备添加防冻剂,防止管道冻裂。 故障处理的快速响应。建立常见故障处理手册,明确“试剂耗尽”“管路堵塞”等问题的排查步骤和解决方法。发生设备故障时,先通过远程诊断初步定位原因,携带备用部件到现场维修,减少停机时间。对于复杂故障(如主板损坏),需及时联系厂商技术支持,同时启用备用监测点数据作为补充。 五、结语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维护需秉持“预防为主、快速响应”的原则,通过日常巡检及时发现隐患,结合设备特性开展针对性保养,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只有确保每个环节都处于良好状态,才能让监测站持续发挥“水体哨兵”的作用,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