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完成传感器校准后,需通过系统性验证流程确认整体监测精度,避免因校准操作偏差、设备组装误差或环境干扰导致数据失准。准确性验证需围绕 “实验室闭环验证 - 现场实景验证 - 数据溯源分析” 三层体系展开,确保监测站输出数据符合行业标准与应用需求。 实验室验证是准确性验证的基础环节,核心在于排除外部环境干扰,精准检测传感器校准效果。首先需搭建模拟监测环境,使用经计量认证的恒温恒湿实验舱,将温度控制在 20-25℃、湿度维持在 45%-55%,同时保持实验舱内无电磁干扰。随后选取 3-5 种不同浓度梯度的标准水质样本(涵盖 pH 值、溶解氧、浊度等核心监测参数),将监测站传感器探头浸入标准样本中,每间隔 2 分钟记录一次监测数据,每种样本持续监测 15 分钟,确保数据稳定性。监测结束后,计算实测数据与标准样本浓度的相对误差,若所有参数误差均控制在 ±5% 以内(部分高精度参数需控制在 ±2% 以内),则实验室验证合格。 现场验证需模拟监测站实际工作场景,消除实验室环境与野外环境的差异影响。首先将校准后的监测站恢复至原位安装状态,确保传感器探头浸入深度、水流接触方式与日常监测一致,同时检查数据传输链路是否通畅。验证过程中,需同步采集监测站实时输出数据与人工采集样本数据:人工采集样本时,需在监测站传感器周边 1 米范围内选取 3 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 2 份平行样本,立即送至实验室采用国标方法检测。将人工检测结果与监测站数据进行比对,计算两者的相关性系数,若相关系数≥0.95,且单次比对误差不超过 ±8%,则现场验证通过。此外,现场验证需持续 24 小时,覆盖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规律,确保监测站在动态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精度。 数据溯源与异常处理是验证流程的重要补充。验证过程中需建立完整的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标准样本信息、实验室环境参数、现场采样位置、数据采集时间及比对结果,确保每一组数据均可追溯。若验证过程中出现误差超标情况,需先排查传感器安装是否偏移、校准液是否过期、数据传输是否中断等问题,排除外部因素后重新进行校准与验证。同时,需定期将验证数据与历史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监测站精度变化趋势,为后续校准周期调整提供依据,确保监测站长期处于可靠运行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