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悬浮物传感器通过光学原理测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泥沙淤积会导致光路遮挡、灵敏度下降,严重时引发设备故障。建立系统化的防淤积管理体系,可使传感器有效运行时间提升至 90% 以上,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一、安装位置优化与预处理 安装选址需避开高泥沙负荷区域,优先选择水流速度 0.1-0.3m/s 的河段,远离河床底部 1.5m 以上,避免沉积物扰动影响。传感器探头朝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进水口前端加装 30 目不锈钢滤网,滤网孔径为 2mm,既能阻挡大颗粒泥沙,又不影响悬浮物正常通过。 预处理系统配置包括:在传感器流通池前安装旋流分离器,利用离心力分离粒径大于 50μm 的泥沙颗粒;流通池内壁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表面粗糙度 Ra≤0.8μm,降低泥沙附着概率。新装传感器需进行 72 小时试运行,记录泥沙沉积速率,为后续清理周期提供依据。 二、日常防淤积维护措施 水流扰动装置需每日检查:超声波防垢器应设置为每小时工作 5 分钟,功率调节至 30W,确保水流形成微涡旋;气动搅拌系统需保证气源压力稳定在 0.4-0.6MPa,每日排放储气罐冷凝水,避免水分进入传感器内部。 自动清洗程序设置:每日凌晨 3 点启动高压水清洗,采用脉冲式冲洗(压力 0.3MPa,每次 10 秒,间隔 30 秒,共 3 次),冲洗水需经过 0.45μm 过滤处理;每周启用化学清洗,将 0.5% 柠檬酸溶液泵入流通池,浸泡 15 分钟后用纯水冲洗,中和残留酸液至 pH6-8。 三、定期清理操作规范 每周手动检查流程:关闭传感器电源,拆卸滤网用软毛刷清理表面附着物,若滤网孔径堵塞超过 30% 需立即更换;用专用工具拆下流通池,采用高压气枪(0.5MPa)沿光路方向吹扫,去除内壁附着的泥沙层,避免刮擦光学镜片。 每月深度清洁步骤:将传感器探头浸入 5% 盐酸溶液中(仅淹没检测区域),静置 20 分钟溶解碳酸盐沉淀,期间用软海绵轻轻擦拭;取出后用超纯水冲洗至中性,检查光学窗口是否有划痕,必要时用专用抛光布进行修复处理。清洁完成后,需重新校准传感器,确保示值误差≤5%。 四、特殊情况应急处理 暴雨过后 24 小时内,需增加一次全面检查:测量水流含沙量,若超过 500mg/L,临时启用备用传感器,将主传感器切换至保护模式;检查滤网破损情况,更换变形或穿孔的滤网组件;清理流通池内的泥沙堆积,必要时拆卸光学部件进行彻底清洁。 淤积故障处理流程:当传感器读数持续偏低 10% 以上,或清洁后仍无改善,需检查光路对准情况,调整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同轴度;若泥沙进入内部电路,立即断电并联系厂家维修,禁止自行拆解;记录淤积事件的持续时间、含沙量变化曲线,分析淤积原因并优化预防措施。 维护记录需包含:每日防淤积设备运行参数、每周清理后的传感器状态、每月校准数据及故障处理情况。建立泥沙淤积预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预测高风险时段,提前强化防护措施。通过系统化的防淤积管理,可确保数字悬浮物传感器在复杂水文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测量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