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地表水、近岸水体水质监测的重要设备,集成采样、检测、数据传输等功能于一体,长期暴露于户外复杂环境,易受水质特性、气候条件、设备损耗等因素影响,引发各类故障,导致监测中断或数据偏差。明确常见故障类型及诱因,是保障岸边站稳定运行的关键,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详细分析。 
一、采样系统故障 采样系统是岸边站获取水样的核心,故障多集中在采样管路、采样泵及预处理单元,直接影响水样代表性。首先,采样管路堵塞与泄漏频发,水体中的悬浮物、藻类、枯枝落叶等杂质易在管路内壁沉积,尤其在采样口、弯管及过滤器处形成堵塞,导致水样无法正常抽取,表现为采样流量骤降或无水流;若管路接口密封件老化、管路因低温冻裂或外力碰撞破损,会出现水样泄漏,不仅导致采样量不足,还可能污染岸边站内部设备。 其次,采样泵异常影响动力供给,采样泵长期运行易因叶轮磨损、电机老化出现转速下降,导致采样压力不足、流量不稳定;若泵腔进入杂质(如砂石),会造成叶轮卡滞,引发泵体异响甚至停机;此外,泵体密封不良会导致进水,损坏电机线圈,造成泵体烧毁,彻底丧失采样能力。预处理单元故障同样关键,过滤器滤芯长期未更换会因截留杂质过多导致堵塞,若预处理系统的恒温、pH 调节模块失效,会使水样温度、酸碱度偏离检测要求,间接影响后续参数检测精度。 二、水质检测模块故障 检测模块是岸边站实现水质参数分析的核心,故障与传感器、试剂系统及检测电路密切相关。首先,传感器性能异常是主要问题,溶解氧、pH、氨氮等电极式传感器,长期浸泡于水体易出现电极膜污染、老化或填充液耗尽,导致检测值漂移、响应变慢;光学类传感器(如浊度、蓝绿藻传感器)的镜头易附着生物膜、泥沙,遮挡光线造成检测信号衰减,若光源老化或检测器灵敏度下降,会进一步加剧数据偏差;部分传感器因接线松动、接口氧化,会出现信号传输中断,表现为检测值无显示或固定不变。 其次,试剂相关故障(针对试剂法检测模块)不可忽视,试剂储存罐密封不良会导致试剂挥发、受潮变质,液位传感器故障会误报试剂余量,造成试剂不足导致检测中断;试剂泵因泵管老化、漏液出现供液量不准,或因杂质堵塞导致无法供液,均会破坏显色反应平衡,使检测结果偏高或偏低;若检测反应池未及时清洗,残留试剂与水样会形成沉淀,污染反应池内壁,干扰后续显色反应。此外,检测模块的电路故障(如信号放大芯片损坏、A/D 转换器故障)会导致检测信号无法正常处理,表现为数据乱码、数值跳变。 三、供电与通讯系统故障 供电与通讯系统是岸边站维持运行与数据传输的基础,故障易导致设备停机或数据丢失。首先,供电故障影响整体运行,岸边站常用太阳能供电结合蓄电池备份,若太阳能电池板因灰尘覆盖、角度偏移导致发电量不足,或蓄电池因长期充放电失衡出现容量衰减,会造成供电电压波动,引发设备间歇性停机;外接市电(若有)的电源线接触不良、稳压装置故障,会导致电压骤升骤降,损坏内部电路元件;此外,供电线路短路、接地不良会引发跳闸,彻底切断电源。 其次,通讯故障导致数据传输中断,岸边站多通过无线通讯(GPRS、LoRa、5G)或有线通讯(以太网)传输数据,若无线通讯模块因信号遮挡、天线损坏导致信号弱,会出现数据传输延迟、丢包;SIM 卡欠费、流量耗尽或通讯模块固件故障,会造成通讯中断;有线通讯的网线老化、接口松动或交换机故障,同样会导致数据无法上传;部分情况下,远程监控中心的通讯服务器故障,会使岸边站与中心失去连接,表现为数据无法接收。 四、结构与环境防护故障 立杆式岸边站的结构稳定性与环境防护能力,直接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相关故障易被忽视却危害较大。首先,立杆结构异常威胁设备安全,立杆因长期受风力、水流冲击或地基沉降出现倾斜,若固定螺栓松动、锈蚀,会加剧立杆晃动,甚至导致设备倾倒;立杆顶部的防雨棚、防护罩因老化、破损出现漏雨,雨水渗入设备内部会损坏电路与检测模块,潮湿环境还会加速元件锈蚀。 其次,环境干扰引发的故障较为常见,高温环境会导致设备散热不良,使内部元件温度过高,降低性能甚至烧毁;低温环境会使管路冻裂、试剂结冰,破坏采样与检测系统;强雷电天气若防雷装置失效(如避雷针损坏、接地电阻超标),雷电击中立杆会引发设备雷击故障,烧毁电路板、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此外,蚊虫、小动物进入设备内部,可能咬坏线路或造成短路,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的常见故障需从采样、检测、供电通讯、结构防护四个维度全面排查,多数故障可通过定期维护(如清洁传感器、更换滤芯、检查线路)提前预防。运维时建议优先排查外部环境与易损部件,结合设备故障代码与历史数据定位问题,必要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维修,确保岸边站尽快恢复稳定监测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