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近岸水体监测的重要设施,其安装质量直接决定后续运行稳定性与数据准确性。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易因对环境适配性、设备特性考虑不足,陷入各类误区,影响监测效果,需从选址、固定、管线、防护及调试等维度逐一规避。 
选址环节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忽视环境适配性。部分安装仅关注便捷性,未充分评估岸边地质条件,如将立杆固定在松软泥沙地或易受水流冲刷的区域,导致长期使用中立杆倾斜、沉降;同时,若未避开岸边遮挡物(如树木、建筑物),会影响设备(如太阳能板)的光照吸收,或导致监测探头因水流受阻无法采集代表性水样,降低数据有效性。此外,忽视水位变化规律,立杆高度设置不合理,易出现高水位时设备被淹、低水位时探头无法接触水体的问题。 设备固定与结构安装的误区会直接引发安全隐患。安装时若未根据立杆材质与高度选择适配的固定方式,如仅简单浇筑浅基础、未使用加固件,或立杆拼接处未做好密封与承重处理,在强风、浪涌等外力作用下易出现立杆摇晃、断裂;同时,监测设备(如分析仪、数据采集器)在立杆上的安装位置不当,过高易导致维护不便,过低则可能受地面积水、潮气侵蚀,缩短设备寿命。 管线连接与样品传输的误区会影响检测精度。管线铺设时若未考虑水样传输的流畅性,如管线存在过多弯折、坡度不合理,易导致水样滞留、沉积,造成检测数据滞后或失真;同时,未做好管线密封与防腐处理,岸边腐蚀性环境(如盐碱地)会加速管线老化、渗漏,不仅浪费水样,还可能引入外界杂质污染样品,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此外,未根据监测项目需求选择适配管线材质,部分材质可能与水样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干扰检测数据。 防护措施缺失是常见误区之一。未针对岸边站所处环境加装必要防护,如在多雷雨区域未安装防雷装置,易导致设备遭雷击损坏;在生物活动频繁区域未加装防生物附着装置,会使监测探头被藻类、贝类覆盖,影响检测灵敏度;同时,未做好设备舱体的防水、防潮处理,雨水、潮气渗入会损坏内部电子元件,导致设备故障停机。 安装后调试与校验的误区易被忽视。部分安装完成后直接投入使用,未进行系统调试与数据校验,如未校准传感器精度、未测试数据传输稳定性,导致初期检测数据偏差较大;同时,未模拟极端环境(如高水位、强风)测试设备耐受度,无法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后续遇到恶劣条件时易出现设备故障,影响监测连续性。 综合来看,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的安装需全面考量环境特性、设备要求与长期运维需求,规避选址、固定、管线、防护及调试等环节的误区,才能确保设施稳定运行,为近岸水质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